方耒青制軍便瀉溲數
清代:程文囿
經云∶中氣不足,溲便為變。人之二便,全藉中氣為之轉輸,故不失其常度。腎氣虛則關門不固,脾氣虛則倉廩失藏,便瀉溲數之病生焉。方定補中益氣湯,升舉脾元,四神丸固攝腎氣。二藥合投,并行不悖。加枸兔佐蔻萸之功,增蓮芡輔參術之力,方則脾腎分施,病則溲便并治矣。
安波按∶腎開竅于二陰,腎氣虛則失其司,脾氣弱則運失其旋,故以脾腎雙補治。然此公大約多年,或久瀉溲數。如新瀉溺短,則大相徑庭矣。
程文囿
程杏軒出生世醫之家,少業儒,博學工詩,20歲開始研究醫學。24歲在巖寺行醫,診第一例病人為產后感邪,高熱不退的危重病人,杏軒辯證施治,不囿于“產后宜溫”之說,重用白虎湯合玉竹散清下,終使病愈。因此病名漸噪,到嘉道年間,學驗頗豐,而乃以內婦兒科見長,加之為人和藹,醫德高尚,求診接踵,醫名顯卓,時人謂:“有杏軒則活,五杏軒則死。”杏軒認為醫術蔑古則失之縱,泥古則失之拘,應以古人為師。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