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證 婦人傷寒歌
宋代:許叔微
婦人此疾當區別.身重身輕不同列.產前身重且安胎.產后血虛先補血.(產前安胎.產后補血.此大法也.)水火相刑浸自傷.榮衛不和多阻節.平居水常養于木.水木相資血通徹.(傷寒.男子先調氣.婦人先調血.血室不蓄.則一氣諧和.血室凝結.水火相刑.五行相克以生.相扶以出.平居之日.水常養于木.水木相生.則榮養血室.血室不蓄.則脾無蘊積.無蘊積則剛燥不生.)左關浮緊汗為宜.正恐室中成血結.(婦人左關浮緊.不可下.當發其汗.以救血室.榮衛得和.津液自通.浹然汗出而解也.)血室不蓄脾無蘊.剛燥不生免邪熱.(血蓄則剛燥生.仲景所謂無犯胃氣.及上二焦者也.)產后多生三種?。蟊銏悦仉y通泄.郁冒仍兼自汗多.皆是血虛津液竭.(婦人產后有三種病.大便秘.郁冒.自汗.皆是血虛所致也.)血虛而厥厥必冒.冒家解時汗流浹.津液既少大便難.孤陽上出恐陰絕.(三病皆血少陰虛.孤陽獨行所致也.當補陰抑陽.)唯有柴胡四物湯.庶可調和使安悅.
許叔微
許叔微,號知可,號近泉,真州白沙(今江蘇省儀征縣)人,是宋代研究《傷寒論》的大家之一。許氏生活在南宋顛沛離亂、國家瀕于危亡之時。許氏從小家境貧寒,十一歲那年,“連遭家禍,父以時疫,母以氣中,百日之間,并失怙恃。痛念里無良醫,束手待盡,及長成人,刻意方書,誓欲以救物為心”。這就是許氏學醫的動機,與東漢張仲景感宗族遭傷寒而淪喪,發奮習醫,頗為雷同。許氏究心醫術,殫精方技。遇有病者求診,不問貧富均細心治療,救活了無數患者。結果學成了一個又名的醫家。一一三二年(紹興二年)科舉考中進士,曾任集賢院學士,故后人又稱他許學士,并在徽州、杭州做過官。他對《傷寒論》很有研究,著有《傷寒百證歌》、《傷寒發微論》、《傷寒九十論》等,對張仲景的辨證論治理論有進一步闡發和補充。他善于化裁古方,創制新方,至晚年將平生應用的驗方和醫案,整理編寫成《類證普濟本事方》 。另有《活法》 、 《辨證》 、《翼傷寒論》 、 《仲景脈法三十六圖》等書,現已散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