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經(jīng)八脈大旨
清代:葉桂
人之一身,有經(jīng)脈,有絡脈。直行曰經(jīng),旁行曰絡。幾經(jīng)有十二,手足三陰三陽是也。
十五,乃十二經(jīng)各有一別絡,而脾又有一大絡,并任督二絡,為十五絡也。共二十七氣,相隨上下,如泉之流,如日月之行,不得休息,故陰脈榮于五臟,陽脈榮于六腑,陰陽相貫,如環(huán)無端,菲知其紀,終而復始。其流溢之氣入于奇經(jīng),轉(zhuǎn)相灌溉,內(nèi)運臟腑,外濡腠理。
奇經(jīng)凡八脈,不拘制于十二經(jīng),無表里配合,故謂之奇。蓋奇經(jīng)猶夫湖澤,正經(jīng)之脈隆盛,則溢于奇經(jīng)。秦越人比之天雨下降溝渠溢滿,滂沛傍行,流于湖澤,此發(fā)《靈》、《素》之秘也。八脈散在群書,略而不悉予雖不敏。謂陳大旨。八脈者,陰維也,陽維也,陰蹺也,陽蹺也,沖也,任也,督也,帶也。陽維起于諸陽之會,由外踝而上行于衛(wèi)分;陰維起于諸陰之交,由內(nèi)踝而上行于營分,所以為一身之綱維也。陽蹺起于跟中,循外踝而上行身之左右;陰蹺起于跟中,循內(nèi)踝而上行身之左右,所以使機關之蹺捷也。督脈起于會陰,循背而行于身之后,為陽脈之總督,故曰陽脈之海。任脈起于會陰,循腹而行于身之前,為陰脈之承任,故曰陰脈之海。沖脈起于會陰,夾臍而行,直沖于上,為諸脈之沖要,故曰十二經(jīng)脈之海。帶脈則橫圍于腰,狀如束帶,所以總約諸脈者也,是故陽維主一身之表。陰維主一身之里,以乾坤言也。陽蹺主一身左右之陽,陰蹺主一身左右之陰以東西言也,督脈主身后之陽,任脈主身前之陰,以南北言也,帶脈橫束諸脈,以六合言也,八脈之中惟任督二脈,為人身之子午,為升降之道,交媾之鄉(xiāng),如鹿運尾閭,能通督脈足于精,龜納鼻息,能通任脈足于氣,是以二物得壽。此奇經(jīng)八脈之大旨,至于經(jīng)穴病狀,具見《瀕湖脈考》中。
葉桂
葉桂(公元1666年~公元1745年),字天士,號香巖,別號南陽先生。江蘇吳縣(今蘇州)人。祖籍安徽歙縣,其高祖葉封山從安徽歙縣藍田村遷居蘇州,居上津橋畔,故葉桂晚年又號上津老人。 葉桂是清代著名醫(yī)學家,四大溫病學家之一。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