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厥辨
清代:葉桂
《內經》風厥并陳,后世不察,概以卒倒暴厥之急候名為中風,僅以手足逆冷則名為厥,抑何顛倒之甚也。經云∶暴厥者,不知與人言。又云∶血之與氣,并走于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復反則生,不反則死。又云∶手足少陰太陰,足陽明,五絡俱竭,令人身脈俱動,而形無知,其狀若尸,或曰尸厥。觀此則不但手足之謂,辨之之法,靜而不搐者為厥,動而伸搐者為風;脈微身冷者為厥,脈浮身暖者為風。風為邪氣有余,病多經絡之受傷。厥為正氣不足,或挾氣食卒倒,純系外邪。病形俱實者,乃為中風。氣衰邪犯,形虛病實者,即名風厥。絕無外邪,形病俱虛者,是名暴厥。又若因氣、因食、因邪祟暴仆之證,既可名中氣、中惡、中食,亦可名氣厥、食厥、尸厥也。如此則經旨彰明。風厥有別,而從來類中風證紛紛辨喙可息矣。
葉桂
葉桂(公元1666年~公元1745年),字天士,號香巖,別號南陽先生。江蘇吳縣(今蘇州)人。祖籍安徽歙縣,其高祖葉封山從安徽歙縣藍田村遷居蘇州,居上津橋畔,故葉桂晚年又號上津老人。 葉桂是清代著名醫學家,四大溫病學家之一。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