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水后期而至或三十七八日,四五十日,及兩三月者是也
清代:鄭壽金
按經水后期而至,諸書稱為虛中有寒,為不及,為氣之縮,多以桂、附之類加入四物湯治之,以為血中有寒,寒得溫而散,血自流通,經即如常。予謂不盡屬寒。其中多有暗泄處,不可不知。暗泄者何?其人或常自汗不止,或夜多盜汗,或常流鼻血,或偶吐血,或多泄水,或飲食減少。如此之人,切不可照常通經、趕經法施治,當審其病而調之。如其人當經期將至,前四五日,常自汗出者,是氣機上浮而不下降,汗出即血出也,察其是衛陽不固者固之,如芪附湯,建中湯是也。察其系內有熱伏,熱蒸于外,而汗出者,宜涼之,如益元散,生地四物之類治之。
若是盜汗,察其系陰盛隔陽于外,陽氣不得藏,氣機上浮,故盜汗出,法宜收納,如封髓丹,潛陽丹之類。察其系血分有熱,熱蒸于外,盜汗亦作,法宜清潤,如雞子黃連湯之類。
若是鼻血、吐血、審是火旺,逼血外行,自有火形可征,法宜清涼,如桃仁、地黃、犀角湯之類。審是陽虛不能鎮納陰氣,陰血上僭外越,自有陽虛病情可考,不得即為倒經,而妄用通經涼血止血之方,惟有扶陽抑陰,溫中固土為準,如甘草干姜湯,潛陽,建中等湯。
若是時常泄水,飲食減少,多由元氣下泄,陰血暗耗,法宜溫中收固。況飲食減少,生化機微(微原本作“征”,筆誤,據文義改。),天真之液不能如常流注,學者須知,切切不可見其經之后至,而即以通套等法施之。
其中尚有外感寒邪,閉束營衛氣機,亦能使經期后至。可按六經提綱治之。更有經期將至,偶食生冷,或洗冷水,亦能使經期后至,須當細問明白,切不可粗心。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