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總括圖
清代:鄭壽全
卦東卦
卦西卦
南卦
北卦
卦中卦
手少陽三焦(決瀆之官,水道出焉)
經(jīng)(自亥時起無名指關沖穴,至眉毛絲竹空穴止)
手厥陰包絡(臣使之官,喜樂出焉)
經(jīng)(自戌時起乳后天池穴,至手中指中沖穴止)
二經(jīng)分配共成十二經(jīng),包絡一名膻中(細考即護心油)
【闡釋】五行說最早記載于《尚書·洪范》,以水、火、木、金、土為萬物構成的五種基本元素。據(jù)近人考證,其書雖托始于夏禹,而寫成不晚于西周,是一種很古的樸素唯物哲學。自戰(zhàn)國至秦漢,《易經(jīng)》的陰陽說與《尚書·洪范》的五行說結合而有進一步的發(fā)展。著名的陰陽家鄒衍一派,注重幻想奇談,成為近于迷信方術的唯心學說。只有醫(yī)家的經(jīng)典《內經(jīng)》,繼承了唯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對陰陽五行學說作了比較深切系統(tǒng)的論述,并用以指導醫(yī)療實踐,對祖國醫(yī)學的發(fā)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五行應用于醫(yī)學,最重要的五行按木、火、土、金、水的次序配五臟(肝、心〈心包絡〉、脾、肺、腎),五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五方(東、南、中、西、北)、五時(春、夏、長夏、秋、冬)、五氣(風、火、濕、燥、寒)、五味(酸、苦、甘、辛、咸)、五音(角、商、徵、羽、宮)、五聲(呼、笑、歌、哭、呻)、五色(蒼、紅、黃、白、黑)、五志(怒、喜、思、憂、恐)、五脈(弦、洪、緩、毛、石)、五竅(目、舌、口、鼻、耳)、其華在(爪、面、唇、毛、發(fā)),其充在(筋、脈、肉、皮、骨,亦稱五體),其所藏為(魂、神、意、魄、志),所化為(淚、汗、涎、涕、唾),其郁則應(達、發(fā)、奪、泄、折),其母為(水、木、火、土、金),其子為(火、土、金、水、木),其妻為(土、金、水、木、火),其賊為(金、水、木、火、土),(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我克者為妻,克我者為賊)。配八卦則為(震巽、離、坤艮、乾兌、坎)、配十干則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配十二支則為(寅卯、巳午、辰戌丑未(“辰戌丑未”:原書為“辰戌、丑未”,因此四地支同屬土,故改)、申酉、亥子),配十二經(jīng)則為(足厥陰肝、足少陽膽,手少陰心、手厥陰包絡、手太陽小腸,足太陰脾、足陽明胃,手太陰肺、手陽明大腸,足少陰腎、足太陽膀胱、手少陽三焦),配十二官則為(將軍之官出謀慮,中正之官出決斷,君主之官出神明,臣使之官出喜樂,倉廩之官出五味,相傅之官出制節(jié),受盛之官出化物,諫議之官出知周,傳導之官出變化,作強之官出伎巧,州都之官藏津液,決瀆之官出水道)。這些說法主要出自《內經(jīng)》中《靈蘭秘典論》、《金匱真言論》、《五臟生成篇》、《六節(jié)臟象論》、《陰陽應象大論》及《五運行大論》等篇,雖不一定都正確,但對于辨證論治頗有指導作用,向為醫(yī)家所重視,亦為業(yè)醫(yī)者應備之常識。鄭氏根據(jù)經(jīng)義,提要鉤玄,匯為總括圖,頗便于初學者運用。如欲深究,則有《內經(jīng)》原文及各家注釋可參。
醫(yī)家的五行說,最重生克勝復制化之理。以相生而言,則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以相克而言,則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此分別見于《內經(jīng)·〈天元紀大論〉及〈寶命全形論〉》,歷代醫(yī)家多有論述,張景岳《類經(jīng)·五行統(tǒng)論》謂有勝必有敗,有敗必有復,母敗子必救。造化之機,有生必有制,無生則發(fā)育無由,無制則亢而為害。而且生中有克,克中有用,五行之內,復具五行,五五二十五,有互藏之妙。說較詳備,欲探討五行者,可以參考。至五行說在辨證論治方面的運用,并述于后“五行相傳為病”節(jié)。
鄭壽全
鄭欽安(1824年-1911年),字欽安,即道光四年生、宣統(tǒng)三年卒,四川邛州人,清末著名傷寒學家。鄭欽安學醫(yī)于一代通儒兼名醫(yī)劉止唐先生。其學術上溯《周易》、《內經(jīng)》,中得《傷寒》心法,下覽歷代醫(yī)家著作,故醫(yī)理醫(yī)術造詣俱臻上乘。著有《醫(yī)理真?zhèn)鳌贰ⅰ夺t(yī)法圓通》、《傷寒恒論》三書傳世。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