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運所化
清代:鄭壽全
甲己化土 如甲己之歲,以土運統之,馀同推:乙庚化金
丙辛化水 丁壬化木 戊癸化火
司天在泉圖
【闡釋】“五運所化”與“司天在泉”之說,出于《素問·天元紀大論》。所謂運氣等篇,宋代林億校定《素問》時已疑其非《素問》原文,或系唐代王冰作注時取《陰陽大論》之文所補。其中倡五運六氣說,以天之六氣(風、寒、熱、濕、燥、火),地之五行(金、木、水、火、土),與人身臟腑經脈聯系一起,而用干支立年,主客加臨等理論,敘述了人體一些發病及病變規律,特別是提及了著名的病機十九條,和一些治療原則,對醫學有一定的作用。但歷代醫家所持意見不一,一般醫家很少應用。宋代學者沈括《夢溪筆談》已謂:“醫家有五運、六氣說,……今人不知所用,膠于定法,故其術多不驗”。明代醫家何柏齋說“《天元紀大論》等篇以年歲之干支分管六氣,蓋已失先圣之旨矣。年歲之干支,天下皆同,且通四時不變也。天氣之溫暑寒涼,民之虛實衰旺,東西南北之殊方,春夏秋冬之異候,豈有皆同之理,此其妄誕,蓋不待深論而知也。”繆仲醇說:“仲景、元化、越人、叔和,并未載有是說,信其為天運氣數之法,而非醫家治療之書也。”但張景岳積三十年精力寫成《類經》、《類經圖翼》二書,對運氣學說作了詳備的說明,認為是醫家應具的知識。鄭氏簡列“五運所化”、“司天在泉圖”,亦可謂尚存此意。今人鄒學熹《易學十講》說:“甲子數在古代有蓋天派和渾天派兩家……中醫學的一部古典《黃帝內經》就是蓋天派的觀點,因為《黃帝內經》中的甲和子是分開紀理和統一分析問題的(見《素問》九大論),而渾天派則把甲和子配合在一起以紀數,轉動一輪為六十,簡稱六十甲子數……金、元以來一些醫家卻把渾天派的六十甲子,用以講運氣學說,用六十甲子的干支數,以推出六十年中每年各個季節的氣候變化,而且還要把六十年的病變都算出來,這完全是不可能的。”更有認為這是有關“中醫氣象學”的重要問題,與發病機理甚至出生都有關系,也有持否定意見的,尚待進一步的科學研究。
鄭壽全
鄭欽安(1824年-1911年),字欽安,即道光四年生、宣統三年卒,四川邛州人,清末著名傷寒學家。鄭欽安學醫于一代通儒兼名醫劉止唐先生。其學術上溯《周易》、《內經》,中得《傷寒》心法,下覽歷代醫家著作,故醫理醫術造詣俱臻上乘。著有《醫理真傳》、《醫法圓通》、《傷寒恒論》三書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