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道賓后案
明代:喻昌
金道賓前案。次年始見而問治焉。今再伸治法。夫道賓之病。真陽上脫之病也。真陽者。父母構(gòu)精時一點真氣。結(jié)為露水小珠。而成胎之本也。故胎在母腹。先結(jié)兩岐。即兩腎也。腎為水臟。而真陽居于其中。在易坎中之陽為真陽。即此義也。真陽既以腎為窟宅。而潛伏水中。凝然不動。嘿與一身相管攝。是以足供百年之用。惟夫縱欲無度。腎水日竭。真陽之面目始露。夫陽者親上者也。至于露則魄汗淋漓。目中有光。面如渥丹。其飛揚(yáng)屑越。孰從把握之哉。所謂神魂飄蕩。三年未有寧宇也。故每歲至冬而發(fā)。至春轉(zhuǎn)劇。蓋無以為冬水收藏之本。無以為春木發(fā)生之基。以故腰脊?fàn)繌?qiáng)。督脈縮而不舒。且眩掉動搖。有風(fēng)之象。總由自伐其生生之根耳。夫生長化收藏之運(yùn)。有一不稱其職。便為不治之癥。今奉藏者少。奉生者更少。為不治無疑矣。而仆斷為可治者。以有法治之也。且再經(jīng)寒暑。陰陽有漸入之機(jī)。而驗之人事。三年間如處絕域。居圍城。莫必旦夕之命。得于懲創(chuàng)者必深。夫是以知其可治也。初以煎劑治之。劑中兼用三法。一者以澀固脫。一者以重治怯。一者以補(bǔ)理虛。緣真陽散越于外。如求亡子。不得不多方圖之。服之果獲大效。于是為外迎之法以導(dǎo)之。更進(jìn)而治其本焉。治本一法。實有鬼神不覷之機(jī)。未可以言語形容者。姑以格物之理明之。畜魚千頭者。必置介類于池中。不則其魚乘雷雨而冉冉騰散。蓋魚雖潛物。而性樂于動。以介類沉重下伏之物。而引魚之潛伏不動。同氣相求。理通玄奧也。故治真陽之飛騰屑越。不以黿鱉之類引之下伏。不能也。此義直與奠玄圭而告平成。施八索以維地脈。同符合撰。前案中所謂斷鰲立極。早已言之矣。然此法不可瀆也。瀆則魚亂于下矣。其次用半引半收之法。又其次用大封大固之法。封固之法。世雖無傳。先賢多有解其旨者。觀其命方之名。有云三才封髓丸者。有云金鎖正元丹者。封鎖真陽。不使外越。意自顯然。先得我心之同矣。前江鼎翁公祖案中。盞中加油。則燈愈明。爐中覆灰。則火不息之說。亦早已言之矣。誠使真陽復(fù)返其宅。而凝然與真陰相戀。然后清明在躬。百年嘗保無患。然道賓之病。始于溺情。今雖小愈。倘無以大奪其情。勢必為情所壞。惟是積精以自剛。積氣以自衛(wèi)。積神以自王。再加平日之把持。庶乎參天之 。非斧斤所能驟傷者。若以其時之久而難于忍耐也。彼立功異域。嚙雪虜庭。白首始得生還者。夫獨非人也歟哉。前案中以絕欲三年為丈夫行。可收桑榆者。亦早已言之矣。今以藥石生之。更不得不以苦言繼之。仆不自度量。輒以一葦。障狂瀾也。其能乎否耶。
胡卣臣先生曰。妙理微機(jī)。一經(jīng)抽發(fā)。真有一彈而三日樂。一徽而終日悲者。
喻昌
喻嘉言(1589-約1669),明末清初傷寒學(xué)醫(yī)家。即喻昌 ,字嘉言。生于江西新建,卒于江蘇常熟。與張璐、吳謙一起被譽(yù)為清初三大名醫(yī)。喻嘉言幼年聰敏,先攻舉子業(yè),中年曾以副榜貢生入京就讀。后因不得志歸里,剃度為僧。不久又還俗業(yè)醫(yī),并周游各地,足跡遍及贛、浙、蘇、皖,后定居常熟直至去世。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xùn)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xùn)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