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太夫人餌術(shù)方論
明代:喻昌
天御孝廉太夫人。宿有胸膈氣脹小恙。近臻勿藥矣。孝廉膝下承歡。不以三公易一日者。今而后喜可知也。然以太夫人福體凝重。惟恐日增一日。轉(zhuǎn)為暮年之累。欲仆訂方。及早圖之。仆不覺悚然而動(dòng)于衷曰。孝廉未嘗習(xí)醫(yī)。乃思治未病消未萌。何其深于醫(yī)旨若是。以知子道之貫徹者。無微不入矣。經(jīng)曰。陰精所奉者其人壽。太夫人陰血有余。即年過百歲。而形不衰。此可不問而知者。然形盛須充之以氣。而氣者漸衰漸耗之物。必欲兩得其平。所藉于藥力不少耳。況氣復(fù)有陰陽之別。身半以上陽主之。身半以下陰主之。陰氣過盛而乘陽位。則胸膈脹悶不舒。所謂地氣上為云者是也。云生而天地之寥闊。頃刻窒塞矣。故陰氣不可盛也。陰氣盛。勢不得不用耗散之藥。氣日耗。則體日重。又不能兼理之術(shù)也。湖陽公主以體盛難產(chǎn)。御醫(yī)為制枳殼濃樸等耗氣之藥。名曰瘦胎散。亦以當(dāng)其壯年耳。若夫年高氣弱之時(shí)。而可堪其耗散乎。我儀圖之。至人服天氣而通神明。只此一語。足為太夫人用藥之準(zhǔn)矣。蓋天食人以五氣者也。地食人以五味者也。以地之味養(yǎng)陰。不若以天之氣養(yǎng)陽。藥力既久。天氣運(yùn)而不積。挈地氣以周旋。所謂載華岳而不重者。大氣舉之之謂也。方用茅山蒼術(shù)一味。取其氣之雄烈。可驅(qū)陰邪而通天氣。本草列之上品。仙經(jīng)號為山精者。誠重之也。每歲修事五七斤。每早百沸湯吞下三錢。秋月止服二錢。另用天門冬一錢。煎湯吞下。初服一兩月。微覺其燥。服至百日后。覺一日不可缺此矣。服之一年。身體輕健。服之三年。步履如飛。黑夜目中有光。可燭幽隱。所謂服天氣而通神明者。其不誣如此。食物諸無所忌。但能稍遠(yuǎn)肥甘。白飯香疏苦茗。種種清勝尤妙。仆餌術(shù)以后。身健無病。今服三十余斤矣。
胡卣臣先生曰。此成方也。用之通天氣以苞舉乎地。覺制方之人。未必辨此。
喻昌
喻嘉言(1589-約1669),明末清初傷寒學(xué)醫(yī)家。即喻昌 ,字嘉言。生于江西新建,卒于江蘇常熟。與張璐、吳謙一起被譽(yù)為清初三大名醫(yī)。喻嘉言幼年聰敏,先攻舉子業(yè),中年曾以副榜貢生入京就讀。后因不得志歸里,剃度為僧。不久又還俗業(yè)醫(yī),并周游各地,足跡遍及贛、浙、蘇、皖,后定居常熟直至去世。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jì)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xùn)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xùn)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