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崩
明代:周之千
凡血崩,血脫宜益氣,先以補中益氣湯減當歸,加炮姜,腰痛加杜仲、續斷;后用十全大補湯,稍加血藥,微加陳皮開之。
凡血崩先多后少者血熱,先少后多者腎虛。蓋腎主二便而司開闔也。病后見崩,不屬于腎而屬于脾,人參、黃 各七分,甘草五分,白芍一錢,炮姜、五味各四分,熟地八分,煎血崩二三七不愈。保元湯加阿膠、續斷、杜仲、艾葉,煎服。
血崩,黃 醋炙黑色,熬膏服有效。又香附二兩,槐黃四錢,蓮子殼(燒存性)三錢,老米糊丸,米湯下。先用山藥三錢,為末,酒下,服至五兩后,始服丸,極效。
血崩昏,蠶砂一兩,阿膠一兩,伏龍肝五錢,共末,溫酒下三錢以醒為度。
血崩后血積成瘕,威靈仙一兩,南星、甘遂、白芥子各五錢,伏龍肝一兩,麝香六厘,共末,丸重一錢,朱砂為衣。臨時酒化服,三五次即愈。此病痛不可忍也。
驗案
一女下血不止,此脾不能統血也。若專治脾,又難見效。蓋血既下行,則下焦小腸,膀胱皆不固,而心火為之不寧矣。心不寧則邪火溢于小腸,血不能升而下行矣。下行由膀胱之氣不升,而濁氣凝滯,故血行于下焦也。宜歸脾湯調之。
周之千
周之千,字慎齋,明代著名醫學家(約1508-1586年),宛陵(今安徽宣城)人。中年因病自習醫學,潛心研究《內經》,私淑張元素、李東垣,參以劉河間,后又就正于薛己之門,問難數月,豁然貫通。精通脈學,擅長于內傷證治。生前忙于診務,無暇著述,今所存之著作皆為后人整理,現存《慎齋遺書》、《醫家秘奧》兩種。此二書對脈理、內傷證治的論述,不僅豐富了中醫的基礎理論,同時也為后來者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參考。此次整理,將兩書合為一冊,以便讀者參考。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