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公問五義第四十
魯哀公問于孔子曰:“吾欲論吾國之士,與之為政,何如者取之?”孔子對曰:“生乎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為非者,不亦鮮乎?”哀公曰:“然則今夫章甫、句屨、紳帶而搢笏者,此皆賢乎?”孔子曰:“否,不必然。今夫端衣、玄裳、冕而乘路者,志不在于食葷;斬衰、簡屨、杖而歠粥者,志不在于飲食。故生乎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為非者,雖有,不亦鮮乎?”
哀公曰:“善!何如則可謂庸人矣?”孔子對曰:“所謂庸人者,口不能道善言,而志不邑邑;不能選賢人善士而托身焉,以為己憂。動行不知所務(wù),止立不知所定;日選于物,不知所貴;從物而流,不知所歸,五鑿為政,心從而壞;若此,則可謂庸人矣?!?
哀公曰:“善!何如則可謂士矣?”孔子對曰:“所謂士者,雖不能盡道術(shù),必有所由焉;雖不能盡善盡美,必有所處焉。是故知不務(wù)多,而務(wù)審其所知;行不務(wù)多,而務(wù)審其所由;言不務(wù)多,而務(wù)審其所謂;知既知之,行既由之,言既順之,若夫性命肌膚之不可易也,富貴不足以益,貧賤不足以損。若此,則可謂士矣?!?
哀公曰:“善!何如則可謂君子矣?”孔子對曰:“所謂君子者,躬行忠信,其心不買;仁義在己,而不害不志;聞志廣博,而色不伐;思慮明達(dá),而辭不爭;君子猶然如將可及也,而不可及也。如此,可謂君子矣?!?
哀公曰:“善!敢問:何如可謂賢人矣?”孔子對曰:“所謂賢人者,好惡與民同情,取舍與民同統(tǒng);行中矩繩,而不傷于本;言足法于天下,而不害于其身;躬為匹夫而愿富貴,為諸侯而無財。如此,則可謂賢人矣?!?
哀公曰:“善!敢問:何如可謂圣人矣?”孔子對曰:“所謂圣人者,知通乎大道,應(yīng)變而不窮,能測萬物之情性者也。大道者,所以變化而凝成萬物者也。情性也者,所以理然、不然、取、舍者也。故其事大,配乎天地,參乎日月,雜于云蜺,總要萬物,穆穆純純,其莫之能循;若天之司,莫之能職;百姓淡然,不知其善。若此,則可謂圣人矣。”
哀公曰:“善!”孔子出,哀公送之。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xùn)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xùn)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