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上休日游臥龍玉淵三峽用山谷驚鹿須要野學盟鷗本愿秋江分韻得鷗字
宋代:朱熹
匡廬霜天后,不見云氣浮。
木葉紅已踈,山顔轉清幽。
向聞有絕壑,乃在臥龍湫。
及此遂一徃,幸無煙景愁。
隮攀欲其深,泉石固所求。
況有百尺崖,噴雪飛寒流。
幽岑自回抱,直下鳴青璆。
便可洗我耳,枕石忘所憂。
精神共虛廓,方物皆悠悠。
所恨非獨往,不能恣夷猶。
仰嘆云間鶴,俯羨谷中鷗。
先生先我來,結屋陽岡頭。
虛名付忠武,滅跡慕巢由。
是間頗足居,不田亦平疇。
野人種椒橘,崖蜜易歲收。
西源有老翁,卷舌藏戈矛。
似學辟世士,乃欲邀圣丘。
先生且無然,但作一月留。
俟我有決計,它時卜從游。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云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謚文,又稱朱文公。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杰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