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舅辭
宋代:張镃
自從結廬依北城,入夏常聽鴉舅聲。
五更欲盡日未上,繞樹往往偕鷄鳴。
想欣綠草露光濕,漸喜茂蔭晨輝清。
道人披衣起危坐,睡思頓去毛骨輕。
既免待旦赴朝集,祗欲和月隨農耕。
人言外甥多似舅,爾甥天資太濁陋。
固宜相見屢施拳,使瞻在前忽在后。
衣裾峭整紫翠長,更學燕燕玄為裳。
鵲并鸜鵒定通譜,名曰鵯鵊字未詳。
我園聽鶑兼撫鶴,閑亭本是無心作。
未能授館專為君,萬竹千松且同樂。
張镃(1153—1221?)原字時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號約齋。南宋文學家,先世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寓居臨安(現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顯赫,為宋南渡名將張俊曾孫,劉光世外孫。他又是宋末著名詩詞家張炎的曾祖,是張氏家族由武功轉向文階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隆興二年(1164),為大理司直。淳熙年間直秘閣通判婺州。慶元初為司農寺主簿,遷司農寺丞。開禧三年(1207)與謀誅韓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彌遠,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編管,卒于是年后。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