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厲
中文名:唐厲
所處時代:漢朝
民族:漢
主要成就:初為武城侯
地位:開國功臣
史載:《邱縣志》
唐厲——西漢開國功臣唐厲,其先祖唐雎為戰國末期魏國的大夫,活了九十多歲,在戰國時期頗有名望。唐厲是其裔孫,曾在秦朝為官,遷居沛國(今江蘇沛縣)。西漢王朝建立后,唐厲為漢軍中尉,因有大功,被漢高祖劉邦封為斥丘懿侯,封地即在翰封邑,因唐厲而改稱斥丘,即今河北省邯鄲市的成安縣。
唐厲后裔
在唐厲的后裔子孫及侍從后代中,有以先祖的官爵稱號為姓氏者,稱斥丘氏,后省文簡化為單姓斥氏、丘氏。其中的丘氏在漢武帝引據巨儒董仲舒“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治國思想后,被強令改姓字為“邱”,其“邑耳”掛了兩千余年,直到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五四運動及新文化運動的“打倒孔家店”浪潮中,才摘去了沉重的“邑耳”,改“邱”復為“丘”。
方志記載
漢封唐厲斥丘侯墓,舊《邱縣志》載:在邱城東郭外。土凹三尺許,有大石如徹,水從旁涌出,至今不涸。故老相傳云為漢平恩侯墓。有土人掘地得石門,知其為漢封懿侯(唐厲)墓。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知縣曹樞奉府文立碣,題曰:“漢封唐厲斥丘侯墓(處)”。今查位于邱城東1000米、邱城至梁二莊公路北約30米處。該墓是1968年春群眾打井時發現。1969年冬,群眾挖開墓頂,將此墓破壞。墓室尚保存完整。原留南北長13米,東西寬20米,深2米的大坑。1976年邯鄲地區文保所對該墓進行考查,從出土磚和埋葬的土質,斷定為漢墓。1987年5月14日,縣政府公布“邱城漢墓”為第一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8月7日市政府公布“邱城漢墓”為邯鄲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皾h侯舊域”昔列平恩八景之一。2003年冬,因無人保護,該墓遭徹底盜挖。2004年5月16日,筆者踏訪之,墓區已為村民夷為平地,非經老人指點,僅從地面上看,已無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