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伋
本 名:郭伋
別 稱:郭細侯
國籍:中國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扶風茂陵(今陜西興平)
職業:官員
主要成就:并州牧
信仰:儒教
祖籍:河內郡
郭伋——更始帝劉玄征召郭伋為左馮翊拜為州牧
郭伋的高祖父郭解,在漢武帝時期以仗義行俠而聞名。郭伋的父親郭梵,曾任蜀郡太守。郭伋少年時便胸有大志,漢哀帝、漢平帝時期被征召到大司空府任職,幾次升遷后擔任漁陽都尉。王莽時期,郭伋擔任上谷大尹,后升任為并州牧。
更始元年(公元23年),更始帝劉玄稱帝,三輔地區接連遭受亂兵侵擾,百姓感到震驚害怕,有勢力的宗族大戶人家,各自擁兵自保,沒人肯率先依附。劉玄平素常聽到郭伋的聲名,征召他來擔任左馮翊,讓他安撫百姓。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光武帝劉秀登基稱帝,建立東漢政權,任命郭伋為雍州牧,又轉任尚書令,郭伋多次向光武帝進忠言諫諍。
安民降賊
建武四年(公元28年),郭伋出任中山太守。建武五年(公元29年),東漢消滅彭寵,郭伋再轉任為漁陽太守。漁陽當時已經遭受王莽時期的動亂,又加上彭寵被打敗,百姓較為刁猾和不善,賊寇無處不在。郭伋到漁陽后,宣示百姓有功必賞,并捕殺賊寇首領,盜賊由此潰散。當時匈奴多次侵擾東漢郡界,邊境軍民吃了不少苦頭。郭伋整頓兵馬,設計好攻守戰略措施,匈奴由于害怕而遠遠離去,不敢再侵入東漢邊界,百姓因此得以安居樂業。郭伋在任五年,戶口人數翻了一番。
后來穎川地區盜賊群起,建武九年(公元33年),朝廷征召任命郭伋為穎川太守。郭伋受召見后辭行時,光武帝慰勞他,稱他為賢能太守,希望他在地方任職能為京城帶來好的影響,又說他雖然精通追捕之術,但是山道險惡,因而一定要謹慎小心。郭伋到穎川之后,招安山賊陽夏人趙宏、襄城人召吳等數百人,這些人都束手歸降郭伋,郭伋將他們全部遣返回鄉務農。他上書彈劾自己自作主張,光武帝很欣賞他的策略,因此沒有責怪他。此后趙宏、召吳的黨羽聽說郭伋的威望和信義,遠自江南,有的從幽、冀,不約而同前來歸降,絡繹不絕。
皇帝賞賜
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朝廷將朔方刺史歸屬并州。光武帝因盧芳占據北方,便調郭伋擔任并州牧。郭伋經過京師時上朝謝恩,光武帝馬上召見他,并將皇太子及諸王召來一起宴請郭伋,并與郭伋交談一整天,還賞賜給他車馬衣服等物。郭伋借機談到挑選增補官職時,應挑選天下賢士俊杰,不宜專選用南陽人。光武帝接受他的意見。郭伋以前在并州時,平日施行恩惠仁德,到他后來進入州界,所到縣邑,百姓扶老攜幼,夾道歡迎。郭伋所過之處對百姓詢問疾苦,邀請有德有才之人,設施幾杖相隨之禮,早晚參與處理政務。
辭職去世
當時朝廷很多人推舉郭伋可以擔任大司空,光武帝因為并州部分地區尚有盧芳可能造成威脅,而且匈奴還未被平定,想讓郭伋在此多任職一些時間,故而不召。郭伋知道盧芳久為盜賊,很難一下子以力制服他,因此經常嚴守烽火臺,公開懸賞捉拿,以使賊寇內部發生分化。盧芳部將隋昱于是謀劃脅迫盧芳歸降郭伋,盧芳于是逃奔匈奴。
郭伋后以年老有病為由上書朝廷請求辭職。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朝廷征召郭伋為太中大夫,賜給他住宅一套,以及帷帳、錢谷,用以家用,郭伋立即將這些財物分送給親屬,自己一點也不保留。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郭伋去世,時年八十六歲。光武帝親自去吊唁,并賜他一塊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