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浚
本 名:周浚
別 稱:成武侯
字 號:字開林
所處時代:西晉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汝南安成
主要成就:參與伐吳
官 職:安東將軍等
封 爵:射陽侯
周浚--成武侯周浚性格果敢剛烈,因有才思為人所知。擅長識別人才。同鄉(xiāng)人史曜一貫貧賤卑微,眾人都不知其人,周浚偏以史曜為友,而把妹妹嫁給他,史曜最終有名于世。周浚當初不接受州郡的征召,后來在曹魏任職,擔任尚書郎。多次升遷至御史中丞,后改任折沖將軍、揚州刺史,封為射陽侯。
泰始元年(265年),晉武帝司馬炎受禪登基,建立西晉政權,周浚入仕西晉。太康元年(280年),周浚跟隨安東將軍王渾攻打吳國,攻破江西的戍軍,與吳國的中軍激戰(zhàn),斬殺吳國丞相張悌等共數(shù)千人的首級,俘虜數(shù)以萬計,進軍駐扎在橫江。 當時聽說龍驤將軍王濬已經攻克上游城鎮(zhèn),別駕何惲勸說周浚:“張悌統(tǒng)率著精銳的部隊,都是吳國的部眾,在此地被我們消滅,吳國朝野無不震撼懾服。現(xiàn)在王濬已經攻克武昌,軍威強盛,沿江順流而下,所向無敵攻無不克,吳國已顯現(xiàn)出土崩瓦解之勢。我私下認為應該迅速渡江,直奔建鄴,大軍突然而至,奪了吳國人的膽量氣勢,可以不戰(zhàn)而擒敵。”周浚認為這是條妙計,便派人稟告王渾。何惲說:“王渾不明事理,而想保身免于過失,一定不會同意我們的意見。”周浚仍堅持派人稟告王渾,王渾果然說:“詔書僅命令我們在江北與吳軍抗衡,沒有讓我們輕易進軍。貴州雖然武力強大,豈能獨自平定江東!現(xiàn)在違背皇命,即便取勝也不足為榮;如若不勝,罪責更重。再說詔令王濬要接受我們的指揮,只待備齊舟楫,我們與他們同時渡江而已。”何惲說:“王濬攻克萬里敵寇,以已成的戰(zhàn)功來接受我們的指揮,這是不曾聽說過的事。再說掌握兵權的關鍵,是時機允許就奪取,這就是所謂接受命令而不接受辭讓?,F(xiàn)在渡江必定大獲全勝,還有什么顧慮呢?如果對成功尚有懷疑,不能叫作智;如果明知能勝而不行,不能叫作忠,實為州中上下眾人抱恨不已?!蓖鯗喒虉?zhí)己見不肯依從。過了不久,王濬軍到,王渾召見王濬,王濬不聽從召喚,徑直進軍三山,吳國皇帝孫皓于是向王濬投降,吳國滅亡。王渾對此懷恨在心,想與王濬爭功。何惲送書信給周浚說: “《尚書》中尊崇禮讓,《周易》中贊賞謙讓,這是古文所吟詠的,道家所崇尚的。前次我們打敗張悌,吳國人喪失氣勢,王濬乘著有利的時機,攻陷吳國的大片土地。若論先后,我們實在是后至之師,行動上既已受損,大事又未能成功。但現(xiàn)在卻要爭功。對方既不忍氣吞聲,那么雙方將失去和睦,引起恃功相爭的鄙習,這是我認為不足取的行為?!敝芸J盏叫藕?,立即勸諫阻止王渾,王渾不接受勸告,于是進表呈奏。
周浚渡過長江后,與王渾同道巡行吳國的城鎮(zhèn)營壘,安撫新近歸附的吳國人,因功進封為成武侯,食邑六千戶,賜給絹六千匹。太康二年(281年),周浚遷移到秣陸鎮(zhèn)守。當時吳國剛剛平定,經常有亡命之徒,周浚多次討伐平定他們。周浚對老人待以賓客的禮儀,尋求德高望重的賢人,頗有威嚴恩德,吳國人對他心悅誠服。
當初,吳國尚未平定的時候,周浚在弋陽,南北相互往來貿易,而將領中有不少人以出其不意地奪取財物為功。吳國將領蔡敏駐守在沔中,蔡敏的哥哥蔡珪在秣陵帶兵,給蔡敏寫信說:“古代雙方交戰(zhàn),若處于交界之地,軍隊和國家本當以崇尚信義為德。我卻聽說在國界上,常常發(fā)生襲取貿易物資的事情,這是很不好的,弟弟要多注意,別為小利而忘記大局?!蔽鲿x偵察的士兵獲取蔡珪這封信交給周浚,周浚閱后說: “這是個君子。”吳國滅亡,周浚渡過長江后,找到蔡珪,周浚詢問蔡珪的籍貫,蔡珪回答說:“汝南人?!敝芸蜓缘溃骸拔冶緛響岩蓞菄鴽]有君子,而你果然是我們的同鄉(xiāng)人。”
周浚后來升任侍中。有一次,晉武帝問周浚:“你們家族中的年輕一輩中,你認為誰可以任用?”周?;卮鹫f:“我叔父的兒子周恢,在我宗族中享有重名;堂叔的兒子周馥,在我宗族中享有清名?!睍x武帝于是征召任用他們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