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先遣部隊的行動策略
我們剛才談過,前衛部隊和側方部隊對迫近的敵人所產生的作用決定著軍隊的安全。但這些部隊同敵軍主力發生沖突時,總是應該看作是很弱的。因此,需要專門探討一下,它們怎樣才能既完成自己的任務,又能夠不用擔心由于兵力懸殊而遭到嚴重的損失。
先遣部隊的任務是偵察敵人以及遲滯敵人。
假如用一支小部隊,那么連偵察的任務也會永遠完成不了的,這一方面是因為它比較容易被敵人擊退,另一方面是因為它的工具——眼睛,是看不了那么遠的。
可是,偵察的作用應該更大些,它迫使敵人在面前展開全部兵力,不光比較清楚地暴露他的兵力,并且暴露他的計劃。
如果用一支大部隊作先遣部隊,那么只它的存在就能夠起這種作用,它只要等到敵人作好擊退它的準備,然后退卻就可以了。
但是,先遣部隊還有遲滯敵人前進的任務,因此,就需要進行真正的抵抗。
先遣部隊為什么既能夠等到最后的時刻,又進行抵抗,并且不致有遭到重大損失的危險呢?這主要是因為敵人前進時也派有前衛,并非整個軍隊以壓倒優勢的兵力同時前進的。即使敵人的前衛一開始就會比我方先遣部隊占優勢(敵人當然會這樣安排的),即使敵軍主力距其前衛的距離比我軍主力距先遣部隊的距離較近,并且敵軍主力正在前進,就能趕來全力支援它的前衛戰斗,作為我方先遣部隊依舊能夠在同敵人前衛(雙方的兵力差不太多)接觸的第一階段獲得一些時間來偵察敵人前進的情況,而且使自己的退卻不致有什么危險。
先遣部隊在適當的陣地上哪怕進行一些抵抗,也不致帶來在其他場合由于兵力懸殊而產生的各種不利結果。在抵抗優勢敵人時,更主要的危險永遠是軍隊可能被敵人迂回和遭到包圍攻擊,因而陷入非常不利的處境。可是先遣部隊在適當的陣地上抵抗時,這種危險往往是很小的,因為行進中的敵人常常摸不清我軍主力距先遣部隊有多遠,因而一旦顧慮派出的縱隊會遭到來自兩面的火力夾擊。所以,行進中的敵軍總是使各個縱隊大體上保持在同一條線上,只有在確實查明我方情況以后,才開始小心謹慎地迂回我軍的這一翼或那一翼。由于敵軍四處這樣摸索以及小心翼翼地行動,我方先遣部隊就有可能在真正的危險到來以前退卻。
至于先遣部隊對進行正面攻擊的或者開始迂回的敵人到底可以抵抗多長時間,這主要取決于地形的性質和自己援兵的遠近。假使由于指揮不當,由于主力需要較多的時間而先遣部隊只得忍受犧牲,因此先遣部隊的抵抗時間超過了允許的限度,那么先遣部隊必然會遭受到很大的損失。
只有在極少數情況下,也就是可以利用大的地形障礙的時候,來舉行真正的戰斗來抵抗才是有意義的。可是,先遣部隊的這種小規模戰斗的持續時間就其本身來看是很短的,這種戰斗很難贏得足夠的時間。要獲得足夠的時間,就必須通過以下三個步驟,這是事物的性質決定的:
(1)讓敵人的前進比較謹慎,因而比較緩慢;
(2)進行一定時間的真正抵抗;
(3)退卻。
退卻應當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慢些。假如有有利的地形可以用作新的陣地,就必須加以利用,以便迫使敵人重新作攻擊和迂回的準備,從而又一次贏得時間。在這個新的陣地上,甚至還能進行一次夠格的真正的戰斗。
可見,戰斗抵抗同退卻是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戰斗本身的持續時間不夠,就在退卻時通過反復多次的戰斗來獲得足夠的時間。
這就是先遣部隊的抵抗方式。這種抵抗的效果,第一取決于這支隊伍的兵力大小和地形的性質,其次取決于它退卻的路程和它可能得到的支援和接應的情況。
一支小部隊哪怕同敵人的兵力相等,也不大能夠象大部隊那樣進行長時間的抵抗,因為兵力每個陣地上進行的抵抗又能持續較長的時間并且相對安全,同時,在山地到處都有這樣的陣地能利用。
先遣部隊向前推進得越遠,退路就越長,通過抵抗所能獲得的絕對時間就越多。但從先遣部隊的處境來看,它的抵抗能力越小,所能夠得到的支援就越少,退卻速度也就越快(同離開主力較近。退路較短時相比)。
先遣部隊可能得到的接應和支援,自然會對它的抵抗時間發生影響,因為小心謹慎的退卻必定會占去抵抗的時間,因此也會減少抵抗的時間。
要是敵人在下午才同先遣部隊接觸,那么先遣部隊通過抵抗贏得的時間就顯然不同。在這種情形下,敵人很少利用夜間繼續前進,因此我們通常可以多贏得一個夜間的時間。例如,1815年齊滕將軍率領普魯士第一軍大約三萬人跟拿破侖的十二萬人對抗,在從沙勒爾瓦到林尼這段還不足二普里的短短的路程上,普魯士軍就為自己的集中贏得了二十四個多小時。在6月15日上午9時左右齊滕將軍受到攻擊,而林尼會戰到16日下午2時左右才開始。當然,齊滕將軍遭到了非常大的損失,傷亡和被俘的人員就達五六千人。
根據經驗能得出下面的結論,當作考察這個問題的依據。
一個有騎兵一萬人到一萬二千人的加強師,向前推進一天行程(三四普里),在一般地形上能夠遲滯敵人的時間(包括退卻時間在內),如同單純退卻時的行軍時間的一倍半。可是,如果這個師只向前推進一普里,它遲滯敵人的時間十分可能為單純退卻時行軍時間的二三倍。
所以,在前衛師離主力四普里的場合(單純退卻時的行軍時間大約為十個小時),從敵人在該師面前出現時起到敵人向我軍主力發起攻擊時止,大約為十五小時。而在前衛離主力僅為一普里的地方,敵人向我軍主力發起攻擊的時間,可以設想為在三到四小時以后;實際上還會在六至八小時之后,因為在這種場合,敵人為了攻擊我軍前衛而采取的最初的措施所需要的準備時間同前一種場合是一樣的,我軍前衛抵抗敵人的時間,相對地卻比在前一種場合長得多。
從這里能得出結論:在前一種場合,敵人要在擊退我軍前衛的當天就進攻我軍主力是不困難的,在實際經驗中往往也確實是這樣。甚至一旦在后一種場合,敵人至少必須在上午擊退我軍前衛,才可能有時間在當天和我軍會戰。
在前一種場合,因為黑夜對我軍有利,所以推進得較遠些,前衛可能贏得更多的時間。
關于一支軍隊的側方部隊的任務,我們已經講過了。它們的行動方式在多數情況下或多或少取決于具體運用時的具體情況。最簡單的是將它們看作是派在主力側方的前衛,這時,它們應當向前推進得稍遠一點,退卻時向主力作斜方向運動。
側方部隊不是在主力的正前方,不跟前衛那樣,主力可以方便地從兩側接應它。所以,如果不是敵軍兩翼端的攻擊力量在一般情況下都比較弱,并且我們的側方部隊即使在最不利的情況下也有退卻的空間的話(它退卻時不致跟前衛潰退時那樣會直接給主力帶來危險),側方部隊會遭受到較大的危險。
接應先遣部隊時最常用的和最好的方法是利用強大的騎兵,所以當先遣部隊離主力較遠時,配置在主力和先遣部隊之間應當是騎兵預備隊。
所以,最后的結論是:先遣部隊作用的發揮,與其說是通過真正的力量的發揮,不如說是只由于它們的存在,與其說是通過它們真正進行的戰斗,不如說是通過它們可能進行的戰斗。先遣部隊在任何情況下不能都阻止敵人的行動,只能象鐘擺一樣緩和和節制敵人的行動,讓我們有可能正確地估計敵人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