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戰區防御
我們已經探討了那些最重要的防御手段,或許可以到此為止了,至于這些手段如何同整個防御計劃結合的問題,可以留到最后一篇討論戰爭計劃時說。這是因為,不僅每一個從屬于戰爭計劃的進攻和防御計劃要以戰爭計劃作為基礎,并根據戰爭計劃來規定其主要輪廓,并且在許多情況下,戰爭計劃本身無非就是在最主要戰區實行進攻和防御的方案。但是,雖然同任何別的場所比較起來,在戰爭中部分更決定于整體,更滲透著整體的特點,更是隨整體而作重大改變的,我們還是無法從戰爭的整體開始研究,而是不得不先把各個問題看成是彼此分開的幾個部分來研究,以便比較清楚地認識它們。如果不是先研討簡單的再研究復雜的,我們便會被一大堆不確切的觀念所征服,特別是在戰爭中,各種各樣的相互作用就會經常使我們的觀念混亂。所以,我們想再向整體接近一步,也即是說,特意考察一下戰區防御,找出貫穿著前面論述過的那些問題的線索來。
依據我們的看法,防御不過是一種較強的作戰形式。保存自己的軍隊和消滅敵人的軍隊,一句話,勝利便是防御作戰的目標,當然,不是最終的目的。
保全本國和打垮敵國才是最終目的,換句話說,締結所期望的和約才是最終目的,因為雙方的沖突只有通過和約才能夠消除,才能以共同的結果而告終。
從戰爭的角度看,所謂敵國是什么呢?首先是它的部隊,其次是它的國土。當然,還有許多在某些具體情況下或許具有極大重要性的其他事物,其中最主要的是對外的和內部的政治關系,它們有時比其他一切都更為有決定意義。盡管只是敵人的軍隊和國土并不能構成國家,并且也沒有包括這個國家同戰爭有關的一切方面,但是軍隊和國土永遠是主要的,就其重要性來說,常常大大超過其他所有方面。軍隊要保衛本國的國土或占領敵國的國土,而國土則讓軍隊不斷地得到給養和補充。兩者是相互依存和相輔相成的,它們都是重要的。不過,它們在這種相互關系中各自所起的作用是有差別的。軍隊一旦被消滅,也就是給打垮,不能繼續進行抵抗,國土自然也就喪失。但是,反過來,國土給占領,軍隊卻不一定被消滅,有時,軍隊為了以后更容易地奪回國土,可能主動地讓出某些地方。的確,不但軍隊徹底被打垮可以導致國土的喪失,就是軍隊遇到一次重大的削弱也必然會致使國土的喪失。與此相反,每次國土的大量喪失并不必然會導致軍隊的顯著削弱(當然,時間一久是會導致軍隊的削弱的,可在決定戰爭勝敗的這一段時間內是不會的)。
由此可見,保存自己的軍隊和消滅敵人的軍隊永遠比占有國土更為重要,也就是說,前者是統帥,應當首先努力做到。只有用這一手段不能完全達到目的時,占據國土才可以作為目的而位于首要地位。
如果敵人全部兵力集中成為一支軍隊,整個戰爭成為一次戰斗,那么,能否占有國土便取決于這一戰斗的結局;于是殲滅敵人軍隊,奪取敵國領土和保全自己的國土便都將取決于這一戰斗,也就是說消滅敵人軍隊。奪取敵國領土和保存自己國土同戰斗就是同一碼事。現在的問題是: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防御者首先避免采用這種最簡單的作戰方式而分割自己兵力的?回答是:他集中兵力取得的勝利所發生的作用還非常不夠。每個勝利所產生的影響都有一定的范圍。假如勝利的影響范圍能大到包涵整個敵國,即全部敵人軍隊和整個敵國領土,也就是說,它們的各個部分全被卷入敵人核心力量被迫進行的運動中來,那么,這樣的成功是我們最需要的,這時,我們便沒有任何理由要分割自己的力量。但是,因為我們的勝利不能對敵人軍隊的某些部分和雙方國土的某些部分發生影響,那么我們就必須尤其注意這些部分,因為我們不能像集中軍隊那樣把國土集中到一點上來,因此要保衛這部分國土就不得不分割兵力。
只有在領土形狀近似圓形的小國家里,才有可能對部隊進行這樣的集中,以致一切都取決于這支軍隊的勝利。在敵國有大片領土和我們接壤的情況下,或者在幾個結成同盟反對我們的國家從幾個方面包圍我們的情況下,我們的部隊其實就根本不可能進行這樣的集中。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分割兵力,從而也就會出現幾個戰場。
勝利的影響范圍自然取決于勝利的大小,而勝利的大小則是取決于戰敗的軍隊的多少。對敵人集中兵力最多的那部分國土的打擊成功時影響的范圍更廣泛;我們用于這一打擊的兵力越多,就越有把握取得成功。這一系列自然而然形成的觀念讓我們聯想到力學上重心的特點和作用,通過這一形象的比喻,我們可以更為清楚地明確這些觀念。
假如說,物體的重心總是位于質量聚集最多的地方,指向物體重心的打擊是最有效的,而最一方(無論是一個單獨的國家,還是幾個國家的聯盟)的軍隊都會有一定程度的統一,通過這種統一軍隊便有了互相聯系;而有相互聯系的地方,就存在著同重心相類似的東西。因此,軍隊中也有重心,這種重心的運動和方向對其余各點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種重心便是軍隊聚集最多的地方。如果說在無生命的物質世界中,破壞這種由相互聯系的各部分所構成的重心所需的力是有一定的尺度和界限的,那么,在戰爭中也是這樣。無論在物質世界還是在戰爭中,打擊兵力往往很容易超過抵抗力量,因此可能出現過多使用力量而浪費力量的現象。
在一面軍旗之下,依據一個統帥的個人指令進入會戰的軍隊,其部分之間的聯系,同散布在五十或一百普里的地區上或者有著極為分散的基地的同盟軍隊之間的聯系進行比較,它們的區別有多么大!在前一種情況下,可以說聯系最為緊密,統一最容易達到。在后一種情況下,卻遠遠談不上統一,即便有時在共同的政治意圖中還存在統一,但這種統一,也是不徹底的和不充分的;至于各個部分之間的聯系,則大多數很松弛,甚至事實上往往是不存在的。
一方面,最大限度的集中兵力能讓自己的打擊強而有力,另一方面,一定把任何過分的集中兵力都看成是一種實際的不利而加以防止,因為過分聚集兵力會造成兵力的浪費,而兵力的浪費又會讓其他地點上兵力不足。
判定它的影響范圍,識別敵軍的這種重心,是戰略判斷的一項主要活動。所以,人們必須時常考慮,雙方兵力的任何一個部分的進退對于其他部分會發生什么影響。
我們絕不認為,我們在上面的論述中發明了什么新的方法,我們只是根據各個時期和各個統帥所沿用的方法提出了一些觀念,用它們可以更加清楚地說明這些方法同事物本質之間的關系。
敵人軍隊的重心這一個概念在整個戰爭計劃中怎樣起作用,我們將在最后一篇里探討,因為這個問題本來就屬于戰爭計劃的范圍。我們如今先借來使用一下,只是為了不使我們列舉的觀念有所遺漏而已。從上述考察中我們看到,分割兵力到底是什么決定的。事實上,這里存在著兩種相互對立的好處:一是占有國土,它要求分割兵力;一是打擊敵軍的重心,它又要求將兵力集中到一定程度。
這樣,就產生了戰區,或者可以說各支軍隊的行動區域。它們是配置有軍隊的這樣的一個地區,配置在這里的主力的每一次勝負都會直接地影響到整體,并讓整體隨之而發生變化。我們所以說直接地,是由于在某一戰區內的勝敗對其鄰近的戰區自然也會產生或多或少的間接的影響。
在這里,也同在其余任何地方一樣,我們在自己的概念中只接觸到某些觀念的中心,并不希望并且也不可能為這些觀念的范圍劃出明顯的界限來,盡管這是事物的性質決定的,但我們還一定要確切地提醒一下。
因此我們認為,一個戰區(無論其范圍大小)連同其軍隊(無論其數量多少)是可以結成一個重心的單位。勝敗決定就應當在這個重心上進行,在這里取得勝利,從防御這個詞的廣義上來說,便是戰區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