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戰區防御(續)——逐次抵抗
我們在第三篇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中已指出,在戰略上應該同時使用現存的一切力量,順次抵抗同事物的性質是矛盾的。
對于一切活動的戰斗力量來說,這一點就不用作進一步地說明了。但是,如果把戰區和戰區內的要塞。地形障礙,甚至戰區的面積也都當作是戰斗力量,即把它們看作是固定的戰斗力量,那么,這種戰斗力量只能逐漸加以利用,或者,我們能夠一開始就退得很遠,把其中可以發揮作用的那些部分完全放在我們的前面。假如這樣做,戰區就能發揮它在削弱敵人軍隊方面的一切作用。敵人便不得不封鎖我們的要塞,只能派遣守備部隊和設立防哨保障他占領的地區,不得不進行長途行軍,還有從很遠的地方運來所有必需品等等。不管進攻者是在決戰前還是在決戰后前進,全部這些活動對他都有影響,只是在前一種情況下影響更大一些而已。由此可見,假如防御者一開始就推遲決戰,他就可以讓全部固定的戰斗力量同時發生作用。
從另一方面來看,防御者推遲決戰嚴格地說并不會讓進攻者勝利的影響擴大,這是非常明顯的。關于勝利的影響,我們將在研究進攻時再作進一步的考察,在這兒只是指出,勝利的影響可以延續到進攻者的優勢(雙方精神力量和物質力量對比的結果)消失時為止。這種優勢總是要消失的,這一方面是由于占領戰區要耗費兵力,另一方面是因為在戰斗中必然會有傷亡。無論這些戰斗是在開始階段發生的還是在結束階段發生的,也不論這些戰斗是在戰區的前部進行的還是在戰區的后部進行的,力量遭到的削弱是不會有很大不同的。比方說,我們認為,1812年拿破侖在維爾那對俄軍的勝利,同在博羅迪諾取得的成功比較起來,其影響的大小是沒有差別的(假定這兩次勝利的大小是相同的話)。縱使是在莫斯科取得的勝利,其影響范圍也不會更大,因為莫斯科在一切場合都是勝利影響的終點。當然,進攻者因為其他原因而在邊境旁邊進行的決定性會戰可能會帶來較大的勝利成果,勝利的影響范圍由此可能較大,這也是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懷疑的。綜上所述,勝利影響范圍的問題并無法影響防御者延遲決戰。
我們在《抵抗的方式》一章里談到的那種推遲決戰,可以看成是最大限度的推遲決戰,我們稱它為往本國腹地的退卻,它是一種特別的抵抗方式,利用這種方式的主要意圖是讓進攻者自己消耗力量,而不是用會戰這把劍消滅他。但是,只有這種意圖占主導地位時,推遲決戰才被看作是一種特殊的抵抗方式。很明顯,假如不是這種意圖占主導地位,人們就可以把推遲決戰設想有許多階段,并且讓這些階段同所有防御手段聯系起來。在這種情形下,我們不把戰區在削弱敵軍方面所起的作用看成是一種特別的抵抗方式,而只看作是固定的戰斗力量根據各種情況和條件的需要同其他手段的混合使用。
假如防御者認為決戰時不需要利用這些固定的戰斗力量,或者認為利用它們時將在其他方面帶來很大的犧牲,那么他便可以把這些力量留待以后使用。在這種場合,這些力量對防御者來說好像是在其他場合不可能得到的新的增援力量,借助這種力量,防御者活動的戰斗力量便可以在一次決戰后再進行第二次決戰,也許還能進行第三次決戰,等于說,可以逐次地使用力量。
假如防御者在邊境附近進行的會戰失敗了,但不是完全潰敗,那么人們很容易想到,他還有能力在最近的要塞后面進行第二次會戰。假如他遇到的敵人并不怎么決斷,那么他只要利用大的地形障礙便足以阻止敵人的前進。
從這可以看出,戰略在利用戰區時,也像利用其他手段一樣,要合理地使用力量。使用的力量越少越好,但是必須使用足夠的力量。當然,在這兒也同作生意一樣,主要問題不在于單純的精打細算,而在于其他地方。
為了避免產生很大的誤解,我們必須指出,這里探討的,不是人們在會戰失敗后可能采取或企圖采取何種抵抗措施的問題,而是防御者能從第二次抵抗中期望得到多少成果,可以在自己的計劃中對它作多么高的估價的問題。在這兒,防御者必須注意的幾乎只有一點,那便是他的敵人,即敵人的特點和敵人所處的情況。一個軟弱無能。缺乏自信。榮譽心不強或者受到種種條件束縛的敵人一旦獲勝,便會滿足于一般的利益,當防御者決然向他挑起新的決戰時,便會畏縮不前。在這種情況下,防御者可以利用戰區的各種抵抗手段進行新的決戰(盡管這種決戰本身很弱),在這里一定會不斷發生扭轉局勢的新的希望。
不過,誰都會感覺到,我們在這兒已經接觸到不求決戰的戰局了,這種戰局在很大程度上屬于逐漸使用力量的領域,我們將在下一章仔細論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