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戰(zhàn)區(qū)防御(續(xù))——不求決戰(zhàn)的戰(zhàn)區(qū)防御(六)
所以,一般說來,首要的問題是統(tǒng)帥能夠事先斷定敵人是否企圖采取較大的。較堅決的措施,他有無力量用這種措施戰(zhàn)勝我們。只要敵人有一點這么做的可能性,我們便必須放棄只能避免小的不利的小措施,就只好通過自愿的犧牲改變自己的態(tài)勢,準備迎接較大的決戰(zhàn)。換句話說,統(tǒng)帥首先應當正確地估計情況,并根據(jù)這個估計采取活動。
為了通過實際生活中的例子更加明確地說明這些觀念,我們想概略地談一些在我們看來是情況算計得不正確而行動的實例,也就是說,在這些例子中一方的統(tǒng)帥是按敵人不堅決行動的情況采取措施的。我們先從1757年戰(zhàn)局的開始說起,從當時奧地利軍隊的兵力部署中可以看出,他們沒有估算到腓特烈大帝會這樣堅決地發(fā)動進攻。當卡爾。亞歷山大已經(jīng)陷入必須帶領軍隊投降的險境時,皮科洛米尼的一個軍卻還停留在西里西亞邊境。這便說明,他們對情況完全了解錯誤了。
1758年,法國不但完全受了策芬修道院協(xié)定的迷惑(這個事實不屬于我們論述的范圍),而且兩個月后,對自己的敵人或許采取的行動也判斷錯了,結果失去了威悉河和萊茵河之間的所有土地。至于1759年腓特烈大帝在馬克森,以及1760年在蘭德斯胡特,因為不相信敵人會采取那樣堅決的措施而對敵情全部判斷錯誤的情況,我們已經(jīng)談過了。
在歷史上恐怕非常難找到比1792年在估算敵情方面所犯的更大的錯誤了。人們原來認為利用少量的援軍就能夠結束一次內(nèi)戰(zhàn),結果卻受到政治熱情發(fā)生根本變化的法國人民的很大壓力。我們之所以把這個錯誤稱為嚴重的錯誤,是因為這個錯誤后來導致了嚴重的結果,并不是因為當時很容易避免這個錯誤。至于在軍事上,那便不能否認,以后幾年連遭失敗的主要原因在于1794年的戰(zhàn)局。在這次戰(zhàn)役中,聯(lián)軍不但完全沒有認識到敵人進攻的強烈性,因此使用了擴大陣地正面和戰(zhàn)略機動這種微不足道的方法,并且從普奧兩國政治上的不一致和愚蠢地舍棄比利時和荷蘭這些事情上也可以看到,各國政府很少估計到來勢兇猛的巨流的威力。1796年,在洛迪。蒙特諾特和其余地方進行的各次抵抗也足以證明,奧軍在如何對付拿破侖這個人的問題上了解得不多。
1800年,梅拉斯將軍遭到慘敗,這并不是法軍突然襲擊的直接結果,而是由于他對這一襲擊或許產(chǎn)生的后果估計不對了。
1805年,烏耳姆作為徒具科學形式。而力量極為薄弱的戰(zhàn)略紐帶的最后一端來說,它能夠阻擋道恩或拉西那樣的統(tǒng)帥,但無法阻擋拿破侖這個革命皇帝。
1806年,普魯士曾處在猶豫不決和混亂的狀態(tài)中,這是陳腐的。狹隘的。無用的觀點和措施跟一些當時具有重大意義的明確的認識和正確的感覺混雜在一起的結果。假如普魯士對自己的處境有清楚的認識和充分的估價,那么它如何會把三萬人留在普魯士國內(nèi),打算在威斯特伐利亞另開一個戰(zhàn)區(qū)呢?怎么會決定以呂歇爾軍和魏馬軍進行小規(guī)模攻擊取得某種成果呢?又如何會在會議的最后時刻還討論倉庫的危險和某些地區(qū)的損失這些問題呢?
甚至在最大的1812年戰(zhàn)局中,在開始時也并不是沒有出現(xiàn)過因為錯誤地判斷了敵情而采取不對的行動的情況。在維爾那的大本營里有一批著名的人物,他們堅持要在邊境附近舉行會戰(zhàn),其目的是使敵人不受懲罰便不能進入俄國領土。這些人很清楚地知道,這次會戰(zhàn)或許失敗,或者說一定要失敗,他們在那時雖然不知道前來進攻八萬俄軍的是三十萬法軍,但是知道敵人在兵力上肯定擁有巨大優(yōu)勢的。他們的主要錯誤是對這一會戰(zhàn)的價值估計不當。他們認為,即便這一會戰(zhàn)失敗,也不過是和其他敗仗一樣,僅僅是一次敗仗罷了。其實,人們有充分根據(jù)可以肯定,在邊境附近進行的這一主要決戰(zhàn)假如遭到失敗,是會帶來一連串其他后果的。甚至德里薩營壘的利用,也是一個徹底錯誤地判斷了敵情而采取的措施。假使俄軍想固守這個營壘,就會四面受到攻擊而完全陷入孤立,法軍就有辦法迫使俄軍放下武器。這個營壘的構筑者并沒有考慮到要對付力量這樣大和意圖這么堅決的敵人。
然而,甚至是拿破侖,有時也會作出不對的估計。1813年停戰(zhàn)之后,他認為派幾個軍便可以阻止布留赫爾和瑞典王儲所率領的聯(lián)軍的次要部分,他認為自己的這幾個軍盡管不足以進行真正的抵抗,但是卻可以促使對方像在以前的戰(zhàn)爭中常見的一樣謹慎小心而不敢冒然行動。他沒有充分估量到,刻骨的仇恨和逼近的危險在布留赫爾和標洛身上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作用。
拿破侖對于老布留赫爾的敢作敢為精神一直是估計不夠的。在來比錫,從拿破侖手中奪去勝利的正是布留赫爾,在郎城,拿破侖之所以沒有被布留赫爾徹底擊潰,只是因為出現(xiàn)了完全在拿破侖估計以外的情況。在滑鐵盧,拿破侖最終像受到致命的雷擊一樣,因為這個估計不足的錯誤而受到了懲罰。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