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從進攻與防御的關(guān)系論進攻
假如兩個概念真正構(gòu)成了邏輯上的對立,也就是說其中的一個含義是另一個的補充,那么,實際上從一個概念就可以得出另一個概念來。即便我們有限的智力不能一眼就看清這兩個概念,不能只是根據(jù)它們的對立,就從一個完整的含義中得出另一個完整的概念來,但是這一個概念對另一個概念來說,無論如何也是一個重要的說明,而對它的很多部分來說,是足夠的說明。所以,我們認為《防御》一篇前幾章中與進攻有關(guān)的各點就是相應(yīng)地對進攻的充分的說明。但不是在所有的方面都是這樣,進攻的全部問題在那里是決不能完全闡述完畢的,所以,當(dāng)概念的對立不是像在《防御》一篇前幾章中那樣直接涉及概念的基本部分時,我們自然就不能單從《防御》一篇所論述的內(nèi)容中直接推論出關(guān)于進攻要論述的內(nèi)容。變換立足點可以令我們更清楚地認識事物,因此,對于從較遠的立足點概略地考察過的東西,自然應(yīng)該從較近的立足點加以考察。這樣做就可以對思想做全面的說明,而且在這里,有關(guān)進攻所要論述的,有不少也是對于防御的進一步說明。因此,我們在研究進攻時多半會遇到我們在研究防御時曾經(jīng)討論過的問題。但,我們不打算按照大多數(shù)工兵教程的做法,在論述進攻時避而不談或者全部否定在論述防御時所提出的防御的一切積極價值,我們也不打算證明,對付每種防御手段總有某種絕對可靠的進攻手段,這樣做是違背事物的性質(zhì)的。防御有它的長處,也有它的弱點,雖然它的長處不是不可制服的,但做到這一點要付出得失極不相當(dāng)?shù)拇鷥r,這點從任何立足點來看都必然是正確的,要不就會自相矛盾。另外,我們也不打算詳盡地探討對付每一種防御手段的進攻手段;每一種防御手段都會引起一種進攻手段,但是后者通常是顯而易見的,是不需要先從防御的立足點轉(zhuǎn)到進攻的立足點就可以認識的。一種進攻手段是隨著一種防御手段的出現(xiàn)而出現(xiàn)的。我們計劃在探討進攻的每一個問題時說明進攻所特有的。間接由防御引起的情況,因為我們采用了這種論述方法,在本篇中就必然會包含一些在《防御》一篇中沒有與之相應(yīng)內(nèi)容的章節(jié)。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xùn)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xùn)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