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行
先秦:韓非
古之人目短于自見,故以鏡觀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已。故鏡無見疵之罪,道無明過之惡。目失鏡,則無以正須眉;身失道,則無以知迷惑。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緩已;董安于之心緩,故弦統(tǒng)以自急。故以有余補(bǔ)不足,以長(zhǎng)績(jī)短,之謂明主。
天下有信數(shù)三:一曰智有所有不能立,二曰力有所不能舉,三曰強(qiáng)有所有不能勝。故雖有堯之智而無眾人之助,大功不立;有烏獲之勁而不得人助,不能自舉;有賁、育之強(qiáng)而無法術(shù),不得長(zhǎng)勝。故勢(shì)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故烏獲輕千鈞而重其身,非其重于千鈞也,勢(shì)不便也。離硃易百步而難眉睫,非百步近而眉睫遠(yuǎn)也,道不可也。故明主不窮烏獲以其不能自舉,不困離硃以其不能自見。因可勢(shì),求易道,故用力寡而功名立。時(shí)有滿虛,事有利害,物有生死,人主為三者發(fā)喜怒之色,則金石之士離心焉。圣賢之樸深矣。古明主觀人,不使人觀己。明于堯不能獨(dú)成,烏獲之不能自舉,賁育之不能自勝,以法術(shù)則觀行之道畢矣。

韓非
韓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約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韓非為韓國公子(即國君之子),漢族,戰(zhàn)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省新鄭)。師從荀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xué)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稱“韓子”或“韓非子”,中國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jì)
- 夢(mèng)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xùn)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xùn)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