葳蕤
宋代:蘇頌
葳蕤(圖缺),生泰山山谷丘陵,今滁州、舒州及漢中皆有之。葉狹而長,表白里青,亦類黃精。莖稈強直,似竹箭桿,有節;根黃多須,大如指,長一、二尺,或云可啖;三月開青花,結圓實。立春后采根,陰干用之?!侗窘洝放c女葳同條,云是一物二名,又云自是二物,苗蔓與功用全別。《爾雅》∶謂熒,委葳。(上于為 ,下人垂切)。郭璞注云∶藥草也。亦無女葳之別名,疑別是一物。且《本經》中品,又別有女葳條。蘇恭云∶即此女葳。今《本經》朱書是女葳能效,黑字是葳蕤之功。觀古方書所用,則似差別。胡洽治時氣、洞下、 下,有女葳丸。治傷寒泠下結腸丸中,用女葳。治虛勞小黃 酒云。下痢者加女葳,詳此數方所用,乃似中品女葳,緣其性溫,主霍亂泄痢故也。又主賊風手足枯痹、四肢拘攣茵芋酒中用女葳,及《古今錄驗》治身體 瘍斑剝女葳膏,乃似朱字女葳,緣其主中風不能動搖及去 好色故也。又治傷寒七、八日不解續命鱉甲湯,治腳弱鱉甲湯,并用葳蕤。及延年方,主風熱項急痛、四肢骨肉煩熱葳蕤飲,又主虛風熱發,即頭熱葳蕤丸,乃似此黑字葳蕤,緣其主虛熱濕毒、腰痛故也。三者主治既別,則非一物明矣。然陳藏器以為更非二物,是不然矣。此女葳性平,味甘。中品女葳味辛,性溫。性味既殊,安得為一物。又云葳蕤一名地節,極似偏精,疑即青粘。華佗所服漆葉青粘散是此也。然世無復能辨者,非敢以為信然耳。
蘇頌
蘇頌(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漢族,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今屬廈門市同安區)人。北宋中期宰相,杰出的天文學家、天文機械制造家、藥物學家。出身閩南望族,其父蘇紳曾任集賢殿修撰。蘇頌好學,于經史九流、百家之說,至于算法、地志、山經、本草、訓詁、律呂等學無所不通。作為歷史上的杰出人物,其主要貢獻是對科學技術方面,特別是醫藥學和天文學方面的突出貢獻。他領導制造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鐘“水運儀象臺”,開啟近代鐘表擒縱器的先河。李約瑟稱其為“中國古代和中世紀最偉大的博物學家和科學家之一”。著有《圖經本草》、《新儀象法要》、《蘇魏公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