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實
宋代:蘇頌
楮實(圖缺)生少室山,今所在有之。此有二種∶一種皮有斑花紋,謂之斑谷,今人用為冠者;一種皮無花,枝葉大相類。但取其葉似葡萄葉作瓣而有子者為佳。其實初夏生,如彈丸,青綠色,至六、七月漸深紅色,乃成熟。八月、九月采,水浸,去皮、穣,取中子,日干。仙方單服其實。正赤時,收取中子,陰干,篩末,水服二錢匕,益久乃佳,俗謂之谷。一說谷田久廢必生構。葉有瓣曰楮,無曰構。《詩·小雅》云∶爰有樹檀,其下惟谷。陸機疏云∶幽州謂之谷桑,或曰楮桑;荊、揚、交廣謂之谷,江南人績其皮以為布;又搗以為紙,長數丈,光澤甚好;又食其嫩芽,以當菜茹;主四肢風痹,赤白下痢。其葉主鼻洪。《短劇》云∶鼻衄數升不斷者,取楮葉搗取汁飲三升,不止再三飲,神良。久衄亦瘥。紙亦入藥。見劉禹錫《傳信方》,治女子月經不絕,來無時者,取案幣三十張,燒灰,以清酒半升和調服之,頓定。如冬月即暖酒服。蓐中血暈服之立驗。已斃者,去板齒灌之,經一日亦活。今楮紙用之最博,或用其灰,止金創出血甚效。楮布不見有之。醫方但貴楮實,余亦稀用。俚俗或取其木枝中白汁,涂癬甚效。楊炎《南行方》,治瘴痢無問老少,日夜百余度者,取干楮葉三兩,熬搗為末,煎烏梅湯服方寸匕,日再服,取羊肉裹末,內谷道,痢出即止。
蘇頌
蘇頌(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漢族,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今屬廈門市同安區)人。北宋中期宰相,杰出的天文學家、天文機械制造家、藥物學家。出身閩南望族,其父蘇紳曾任集賢殿修撰。蘇頌好學,于經史九流、百家之說,至于算法、地志、山經、本草、訓詁、律呂等學無所不通。作為歷史上的杰出人物,其主要貢獻是對科學技術方面,特別是醫藥學和天文學方面的突出貢獻。他領導制造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鐘“水運儀象臺”,開啟近代鐘表擒縱器的先河。李約瑟稱其為“中國古代和中世紀最偉大的博物學家和科學家之一”。著有《圖經本草》、《新儀象法要》、《蘇魏公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