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
清代:葉天士
因悒郁動肝致病.久則延及脾胃中傷.不納不知味.火風變動.氣橫為痛為脹.疏泄失職.便秘忽瀉.情志之郁.藥雖霍然.數年久病.而兼形瘦液枯.若再香燥劫奪.必致格拒中滿.與辛潤少佐和陽.
柏子仁 歸須 桃仁 生白芍 小川連 川楝子
□
因抑郁悲泣.致肝陽內動.陽氣變化火風.有形有聲.貫膈沖咽.自覺冷者非真寒也.內經以五志過極皆火.但非六氣外來.芩連之屬.不能制伏.固當柔緩以濡之.合乎肝為剛臟.濟之以柔.亦和法也.
生地 天冬 阿膠 茯神 川斛 牡蠣 小麥 人中白 熬膏
□
郁勃日久.五志氣火上升.胃氣逆則脘悶不饑.肝陽上僭.風火凌竅.必旋暈咽痹.自發冷者非真寒也.皆氣痹不通之象.病能篇以諸禁鼓栗屬火.丹溪謂上升之氣.從肝膽相火.非無據矣.
生地 阿膠 玄參 丹皮 川斛 豆皮
□
郁損心陽.陽墜入陰.為淋濁.由情志內傷.即為陰虛致病.見癥亂治.最為庸劣.心藏神.神耗如憒.諸竅失司.非偏寒偏熱藥治.必得開爽.冀有向安.服藥以草木功能.恐不能令其歡悅.
人參 桔梗 烏藥 木香 天冬 夜服白金丸
□
情懷悒郁.五志熱蒸.痰聚阻氣.脘中窄隘不舒.脹及背部.上焦清陽欲結.治肺以展氣化.怡以恰悅開懷.莫令郁痹綿延.
鮮枇杷葉 杏仁 栝蔞皮 郁金 半夏 茯苓 姜汁 竹瀝
□
老年情志不適.郁則少火變壯火.知饑.脘中不爽.口舌糜爛.心脾營損.木火劫爍精華.饑肉日消.惟怡悅開爽.內起郁熱可平.但執清火苦寒.非調情志內郁熱矣.
金石斛 連翹心 炒丹皮 經霜桑葉 川貝 茯苓
□
病起憂慮上損.兩年調理.幾經反復.今夏胸心右脅之間.常有不舒之象.此氣血內郁少展.支脈中必有痰食氣阻.是宣通流暢脈絡.夏季宜進商矣.
天竺黃 茯神 郁金 橘紅 遠志 石菖蒲 丹參 琥珀 竹瀝法丸
□
情志連遭郁勃.臟陰中熱內蒸.舌絳赤糜干燥.心動悸.若饑.食不加餐.內傷情懷起病.務以寬懷解釋.熱在至陰.咸補苦瀉.是為醫藥.
雞子黃 清阿膠 生地 知母 川連 黃柏
□
驚惶忿怒.都主肝陽上冒.血沸氣滯瘀濁.宜宣通以就下.因誤投止塞.舊瘀不清.新血入瘀絡中.匝月屢屢反復.究竟肝膽氣血皆郁.仍宜條達宣揚.漏腸在肛.得體中稍健設法.
旋復花 新絳 青蔥管 炒桃仁 柏子仁
□
客邸懷抱不舒.肝膽郁遏.升降失度.氣墜精開為遺泄.地萸龍牡鈍澀.氣藥者更郁.理氣和肝獲效.未經調理全功.當今冬令溫舒.收藏之氣未堅.失血之后.胸中隱隱不暢.未可凝陰.只宜降氣和血.
鉤藤鉤 降香 米仁 郁金 茯苓 杜蘇子 丹皮 炒桃仁
葉天士
葉天士(1667-1746),名桂,號香巖,別號南陽先生,江蘇吳縣人,清代杰出的醫學家,為溫病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葉天士生于醫學世家,祖父葉時、父葉朝采都是精通醫術,尤其以兒科聞名。葉桂12歲開始從父學醫,14歲時,他父親死了,于是抱著失去親人的痛苦,再他父親的門人朱某為老師,專學醫術。葉天士聰慧過人,悟超象外,一點即通;尤其虛心好學,凡聽到某位醫生有專長,就向他行弟子禮拜其為師,十年之內,換了十七個老師,并且他能融會貫通,因此醫術突飛猛進,名聲大震。尚書沈德潛曾為他立傳,說:“以是名著朝野,即下至販夫豎子,運至鄰省外服,無不知有葉天士先生,由其實至而名歸也。”(《沈歸愚文集·葉香巖傳》)葉氏不僅精通醫術,而且治學講求宏搜博覽,學究天人,精細嚴謹,使醫術與學術相得益彰,他認為“學問無窮,讀書不可輕量也。”故雖享有盛名,但卻手不釋卷,廣采眾長。嵇璜“序”曾說:“先生之名益高,從游者益眾,先生固無日不讀書也。”其為人“內外修備、交朋忠信……以患難相告者,傾囊助之,無所顧藉”。他為醫卻不喜歡以醫自名,臨終前對他的兒了說:“醫可為而不可為,必天資敏悟,又讀萬卷書而后可借術濟世。不然,鮮有不殺人者,是以藥餌為刃也。吾死,子孫慎勿輕言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