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病諸候(凡六論)
隋代:巢元方
一、諸痔候
諸痔者,謂牡痔、牝痔、脈痔、腸痔、血痔也。其形證各條如后章。又有酒痔,肛邊生瘡,亦有血出。又有氣痔,大便難而血出,肛亦出外,良久不肯入。
諸痔皆由傷風,房室不慎,醉飽合陰陽,致勞擾血氣,而經脈流溢,滲漏腸間,沖發下部。有一方而治之者,名為諸痔,非為諸病共成一痔。痔久不瘥,變為 了。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于后。
《養生方》云∶忍大便不出,久作氣痔。
《養生方·導引法》云∶一足踏地,一足屈膝,兩手抱犢鼻下,急挽向身,極勢。左右換易四七。去痔、五勞、三里氣不下。
又云∶踞坐,合兩膝,張兩足,不息兩通。治五痔。
又云∶兩手抱足,頭不動,足向口面受氣,眾節氣散,來去三七。欲得捉足,左右側身,各各急挽,腰不動。去四肢、腰上下髓內冷,血脈冷,筋急悶,痔。
又云∶兩足相踏,向陰端急蹙,將兩手捧膝頭,兩向極勢,捺之,二七竟;身側兩向取勢,二七;前后努腰七。去心勞、痔病。
二、牡痔候
肛邊生鼠乳,出在外者,時時出膿血者是也。
三、牝痔候
肛邊腫,生瘡而出血者,脈痔也。
四、脈痔候
肛邊生瘡,癢而復痛,出血者,脈痔也。
五、腸痔候
肛邊腫核痛,發寒熱而血出者,腸痔也。
六、血痔候
因便而清血隨出者,血痔也。
巢元方
巢元方約生活于隋唐年間,籍貫、生卒年均不詳,一說為西華人。巢元方在隋大業年間(公元605—615年)醫事活動頻繁,任太醫博士,業績卓著。然而《隋書》無巢氏傳記,僅宋代傳奇小說《開河記》有一段關于巢氏的記載。說隋大業五年八月, 開鑿運河總管患風逆癥,隋煬帝命太醫令巢元方往視得療。雖然巢元方的生平事跡缺乏史料記載而混沒于歷史的塵封中,但巢元方對于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偉大貢獻,卻以他殫精竭慮主持編纂整理的中醫病因學巨著《諸病源候論》為載,而永垂史冊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