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病諸候(凡五論)
隋代:巢元方
一、大便難候
大便難者,由五臟不調,陰陽偏有虛實,謂三焦不和,則冷熱并結故也。
胃為水谷之海,水谷之精,化為榮衛,其糟粕行之于大腸以出也。五臟三焦既不調和,冷熱壅澀,結在腸胃之間。其腸胃本實,而又為冷熱之氣所并,結聚不宣,故令大便難也。
又云∶邪在腎,亦令大便難。所以爾者,腎臟受邪,虛而不能制小便,則小便利,津液枯燥,腸胃干澀,故大便難。
又,渴利之家,大便也難,所以爾者,為津液枯竭,致令腸胃干燥。
診其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脈,手少陰經也。脈沉為陰,陰實者,病苦閉,大便不利,腹滿四肢重,身熱苦胃脹。右手關上脈陰實者,脾實也,苦腸中伏伏如牢狀,大便難。脈緊而滑跗陽脈微弦,法當腹滿,不滿者,必大便難而腳痛,此虛寒從上向下也。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于后。
《養生方·導引法》云∶偃臥,直兩手,捻左右脅。除大便難、腹痛、腹中寒??诩{氣,鼻出氣,溫氣咽之數十,病愈。
二、大便不通候
大便不通者,由三焦五臟不和,冷熱之氣不調,熱氣偏入腸胃,津液竭燥,故令糟粕痞結,壅塞不通也。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于后。
《養生方·導引法》云∶龜行氣,伏衣被中,覆口鼻頭面,正臥,不息九通,微鼻出氣
三、大便失禁候
大便失禁者,由大腸與肛門虛弱冷滑故也。肛門,大腸之候也,俱主行糟粕,既虛弱冷滑,氣不能溫制,故使大便失禁。
四、關格大小便不通候
關格者,大小便不通也。大便不通,謂之內關;小便不通,謂之外格;二便俱不通,為關格也。由陰陽氣不和,榮衛不通故也。陰氣大盛,陽氣不得榮之,曰內關。陽氣大盛,陰氣不得榮之,曰外格。陰陽俱盛,不得相榮,曰關格。關格則陰陽氣痞結,腹內脹滿,氣不行于大小腸,故關格而大小便不通也。
又風邪在三焦,三焦約者,則小腸痛內閉,大小便不通。日不得前后,而手足寒者,為三陰俱逆,三日死也。
診其脈來浮牢且滑直者,不得大小便也。
五、大小便難候
大小便難者,由冷熱不調,大小腸有游氣,游氣在于腸間,搏于糟粕,溲便不通流,故診其尺脈滑而浮大,此為陽干于陰,其人苦小腹痛滿,不能尿,尿即陰中痛,大便亦然。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于后。
《養生方·導引法》云∶正坐,以兩手交背后,名曰帶便。愈不能大便,利腹,愈虛羸。反叉兩手著背上,推上使當心許, 坐,反到九通。愈不能大小便,利腹,愈虛羸也
巢元方
巢元方約生活于隋唐年間,籍貫、生卒年均不詳,一說為西華人。巢元方在隋大業年間(公元605—615年)醫事活動頻繁,任太醫博士,業績卓著。然而《隋書》無巢氏傳記,僅宋代傳奇小說《開河記》有一段關于巢氏的記載。說隋大業五年八月, 開鑿運河總管患風逆癥,隋煬帝命太醫令巢元方往視得療。雖然巢元方的生平事跡缺乏史料記載而混沒于歷史的塵封中,但巢元方對于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偉大貢獻,卻以他殫精竭慮主持編纂整理的中醫病因學巨著《諸病源候論》為載,而永垂史冊